黑龍江:變多彩資源為多元產業
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黑龍江時指出,要把資源優勢、生態優勢、科研優勢、產業優勢、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新優勢,建好建強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、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、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、北方生態安全屏障、向北開放新高地。
龍江的資源優勢極為多彩。
“綠”的是農林資源優勢,“黑”的是石油、煤炭資源優勢,“紅”的是紅色資源優勢。
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我省考察時強調,要把資源優勢、生態優勢、科研優勢、產業優勢、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新優勢。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,我省相關領域專家學者、從業者紛紛熱議,如何通過延長“五頭五尾”產業鏈條,通過紅色基因,把這些龍江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發展新動能新優勢。
綠:產業鏈“強筋壯骨”?做強綠色食品加工業
作為享譽全國的“中華大糧倉”,我省“綠色”資源優勢鮮明。
我省是玉米、大豆、水稻生產全國第一大省;近年來,更是跳出單一種植模式,立足河湖、林草、果蔬等資源優勢,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,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,宜糧則糧、宜牧則牧、宜漁則漁、宜林則林,加快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。
憑借獨有的資源優勢,我省以“糧頭食尾”“農頭工尾”為抓手,推動糧食精深加工,做強綠色食品加工業,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,玉米、大豆、水稻、乳、肉、森林食品、中藥材等“5+7”產業鏈條持續發展。
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?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,我省將以建鏈延鏈強鏈為主攻方向,在玉米精深加工方面,提升拓展淀粉產業鏈,創新延伸乙醇產業鏈,做大做強食品產業鏈;在大豆精深加工方面,將做強大豆食品產業鏈,延伸發展大豆蛋白產業鏈,深度開發豆粕產業鏈;在水稻精深加工方面,整體提升稻米加工產業鏈,大力發展米糠產業鏈,積極開發稻殼產業鏈。此外,在乳品、肉類加工等方面也都進行了具體謀劃。
東北農業大學社會合作與成果轉化中心主任朱志猛告訴記者,我省地域遼闊,農業資源種類多樣,為壯大農業特色產業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。他表示,把農村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產業優勢,實現農業效益增值,離不開產業鏈“強筋壯骨”、不斷延伸和提升。我省要因地制宜,拓展農業多種功能,挖掘鄉村多元價值,以區域農業主導產業為牽引,帶動特色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升級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。
朱志猛表示,我省應把科技創新、農業科技、四個農業等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同時,應優化布局結構,要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轉型升級,要做強綠色食品加工業,要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綠色發展,要拓展農產品加工業多種業態。
黑:放大“黑金”價值 推動煤化石化產業融合發展
截至2023年3月26日,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25億噸,占全國陸上原油總產量的36%,發揮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“頂梁柱”作用。同時,我省煤炭資源相對豐富,是我國焦煤的重要產區之一。如何進一步推動石油和煤炭精深加工,讓龍江“黑金”釋放更大價值?
深耕“油頭化尾”,黑龍江省龍江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軍認為,一是結合黑龍江資源優勢和地緣優勢,積極融入“向北開放新高地”,立足本地,盯住東北亞,實現化工原料多元化,把“油頭”做大,為延伸“油頭化尾”產業構筑源頭優勢;二是通過產業政策支持、產業鏈上下游協作、園區配套支撐、安全環保保障等多方共同發力,把“油頭化尾”產業項目的火燒旺,形成集群帶動效應;三是立足本省,以融入長三角、珠三角經濟帶為目標,在加強應用技術研究、提高產品質量和加強品牌建設上下功夫,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,把“化尾”做強,為區域經濟發展匯聚現代產業體系新動能。
如何將煤炭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新優勢?黑龍江科技大學環境與化工學院院長熊楚安認為,做大“煤頭”,黑龍江要大力推進智能化煤礦建設,加快推進薄煤層、極薄煤層智能開采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,加快釋放煤炭科學產能。做優“電尾”,逐步升級改造燃煤發電機組,實現超低排放和清潔高效發電。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區土地、礦井水等資源,推動太陽能、風能、氫能、地熱能、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,推動煤電與新能源融合發展,打造新能源開發利用綜合體。
同時,做強“化尾”。熊楚安表示,按照高端化、多元化和低碳化要求,依托我省東部地區煤焦化副產品富集的有利條件,加快推動煤炭從燃料到原料到材料“吃干榨凈”。推動煤化石化產業融合發展,推動煤化工產業與綠電綠氫耦合發展,加強焦炭副產品精深加工,延長煤焦油、焦爐煤氣產業鏈條,開發煤基儲能材料、醫藥中間體等產品,延長腐植酸、褐煤蠟產業鏈,生產合成氨、尿素等產品,促進產業提質增效。發展煤炭資源循環利用經濟,開發利用礦井水、煤矸石、煤泥、粉煤灰、氣化渣等副產品,綜合開發利用煤礦伴生資源,提高產品附加值和資源綜合利用率。
紅:深挖紅色資源富礦 為現代化龍江建設注入精神力量
我省有著獨特而豐富的紅色資源,東北抗聯精神、大慶精神(鐵人精神)、北大荒精神等是龍江寶貴的精神財富。
“深入挖掘文化資源,促進成果不斷轉化。黑龍江的光輝歷程,留下了厚重的歷史文化。我們要深入挖掘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,促進各類成果的不斷轉化,使之成為產業優勢。如影視劇、文獻片、舞臺劇、文學作品、歌曲、繪畫、攝影、動漫、動畫等;各地的紀念館、博物館、革命舊址等;如打造紅色旅游線路、紅色景點、紅色景觀等,都會形成產業規模,極大地推動各項事業的向前發展。”中共黑龍江省委史志研究室調研員張洪興說。
張洪興表示,要加強東北抗聯精神、大慶精神(鐵人精神)、北大荒精神的傳承和弘揚,讓這些精神成為引領現代化龍江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。要加強對東北抗聯精神、大慶精神(鐵人精神)、北大荒精神豐富內涵的深入挖掘和研究闡釋,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論研究,撰寫適合更多讀者閱讀的普及性讀本。同時,強化人才隊伍建設,使更多的人能夠投入到基礎研究方面來,推出有深度、有特色、有影響的理論研究成果。大力探索新的傳播方式,打造新的傳播渠道,讓更多的人了解黑龍江的優秀精神,使之成為促進黑龍江各項事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。(記者 董盈 李天池 董云平)
來源:黑龍江日報
- 上一篇扎實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
- 下一篇黑龍江跨境貿易便利化再升級